医学研究表明,我们的内环境的酸碱度应该是在7.35到7.45之间,而PH值是以7为酸碱分界线,也就是说,我们的体液应该呈现弱碱性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物质代谢。 可是据一项都市人群健康调查发现,在生活水平较高的大城市里,80%以上的人体液PH值经常处于较低的一端,使身体呈现不健康的酸性体质,人体的体液偏酸的话,细胞的作用就会变弱,它的新陈代谢就会减慢,这时候对一些的脏器功能来说就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时间长了,疾病就会随之而来了,这里有一组数字:当人的体液PH低于中性7时就会产生重大疾病;下降到6.9时就会变成植物人;如果只有6.8到6.7时人就会死亡。当然,大多数酸性体质的人并不会酸得这么严重,一般来说体内的PH值仍然是在7.35左右,与偏向7.45的人相比只是偏酸一点,甚至检查不出什么病症,但是您可不要小看这零点几甚至零点零几的变化,长此以往,女性的皮肤就会过早的黯淡和衰老,少年儿童会造成发育不良、食欲不振、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中老年人则会因此而引发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 那么为什么都市人群里会有这么多酸性体质呢?答案很简单,崇尚饮食文化的我国老百姓大多讲究食不厌精,于是过上好日子首先就要吃得好,但是我们在享受好日子的同时却忽略了合理的饮食结构,一些美味佳肴就悄悄改变了我们身体的PH值,我们往往以为精米白面还吃不完,就别提什么粗粮了,而且鸡鸭鱼肉蛋更是必不可少的营养型食品,可是一旦这些酸性食物成为我们的主食,这酸性体质也就不知不觉地形成了,看来,要改善状况还是得从吃上下手,食物的酸性、碱性搭配对人体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把常吃的食品区分出酸碱性并不难,富含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糖、酒、米、面、肉、蛋、鱼等食物,由于在体内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二者结合就会形成酸性的代谢物,所以这些食品属于酸性;而水果、蔬菜以及豆制品、乳制品、菌类和海藻类等食物,含有较多的金属元素,代谢后会生成碱性氧化物,这些食物属于碱性。专家告诉我们,每天摄入食物的酸碱比例应该为20%和80%,并可以通过补充几丁聚糖这种元素进行调节,几丁聚糖又被称为第六营养素,它可以与我们体内的一些酸性物质结合,并且将它排出体外,从而保持了人体的酸碱平衡,减轻了脏器的负担。几丁聚糖主要是从螃蟹、虾的外壳中提取的,所以也叫甲壳素;另外灵芝、蘑菇中也含有一些这种物质,目前市场上可以买到专门的营养剂,通过补充几丁聚糖营养剂,可以改善人体偏酸的状况。
那么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酸性体质呢?你可以直接去药店购买PH精密试纸进行自我检查,尿液中的PH值一般为5.5到6,如果早晨检查发现PH值经常低于5.5就可能属于酸性体质,当然,到医院进行体液检查是最为准确的手段,针对身体的PH值,我总结了一句话叫‘弱碱最健康,酸性我不要。’那么对于同样属于酸性体质的我,马上就开始实施饮食调整计划了,为了您的健康,千万不要忽略自己的PH值! “你是酸性体质吗?”“你吃的是酸性食物吗?”近年来,种种所谓的“酸碱体质”和“酸碱食物”的说法影响着人们的饮食方式,很多消费者深信:“酸性”意味着“危险”,“碱性”意味着“健康”……似乎合理膳食就是追求“碱性食物”,规避“酸性食物”;似乎身体健康就是基于“碱性体质”,远离“酸性体质”。营养专家特别指出,“酸碱体质”与“酸碱食物”之说不科学。 喝苏打水 并不能改变你的体质 天慢慢热了,张先生就在自己的车里存了一箱的苏打水,他说自己是酸性体质,要多喝些碱性的饮料,中和一下体质才好。 对此,陕西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张英主任介绍,在营养学上,食物的确可以被分为“酸性食物”(或称“成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或称“成碱性食物”)。所谓“酸性食物”(或称“成酸性食物”)是指食物经燃烧后所得灰分的化学成分中主要含有硫、磷、氯等元素,使其溶于水后生成酸性溶液,这类食物主要包括粮谷类、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以及坚果中的核桃、花生等。所谓“碱性食物”(或称“成碱性食物”)是指食物经燃烧后所得灰分的化学成分中主要含有钾、钠、钙、镁等元素,使其溶于水后生成碱性溶液,这类食物主要包括蔬菜、水果、奶类、豆类以及坚果中的杏仁、栗子等。还有一些既非酸性也非碱性的食物,如烹调油、淀粉、食糖等,这些被称为“中性食物”。决定食物酸碱性的食物灰分,是指食物燃烧后剩下的的一些元素的氧化物,这与我们日常吃的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和利用后的代谢产物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人体体液的酸碱度(主要是血液的酸碱度)是各种食物被机体利用后形成的数以千计的代谢产物综合平衡作用的结果,并不是由食物燃烧后的几种矿物质灰分就可以决定的。 苏打水其实就是碳酸水,可口可乐就是碳酸饮料的代表。但喝这些饮料并不能够改变体质,不能改变身体里的酸碱度。“碱性食品”、“碱性水”可以通过改变酸碱度来调控人体健康状况的说法是伪科学。 人体酸碱性不受食物左右 陕西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乔志敏介绍,人体有强大的酸碱调节体系,始终处在动态平衡的状态,几乎难以被食物左右。在健康状态下,人体一般不会受摄入食物的影响而导致血液酸碱度的改变。
张英主任强调,讲求食物多样化、保证荤素合理搭配是平衡膳食的重要原则。充分摄取蔬菜、水果确实可以预防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但平衡膳食不等于“碱性食物”,各类食物均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和健康作用,相互不可替代,一味追求所谓“碱性”食物,摒弃“酸性”食物,只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新的不平衡,最终损害身体健康。
坐“诊”专家:中国科协基础营养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教授李铎。
不能改变人体pH值和酸性体质 据了解,正常人体血液pH值的范围是7.35~7.45,呈弱碱性,此pH值的稳定现象称之为酸碱平衡。要想知道苏打水是否能改善酸性体质,首先必须搞清楚人体血液的pH值是否会随摄入的饮料的pH值而改变。 李铎解释,健康人饮水后,水经胃(胃液的pH值为0.9~1.5,呈酸性)进入肠道,继而大部分在肠道中被吸收(少量在胃中被吸收)。整个过程包括阴阳离子的置换、转运和pH值的调节、代谢物的排泄以及营养素的吸收等。肾脏和肠道本身会对酸碱进行调节,以维系体内酸碱平衡。 “胃肠道通过其自身的调节功能,会很快将进入体内的弱碱性苏打水的pH值调节至机体内环境的pH值。”李铎强调,不管饮用苏打水,还是普通的矿泉水、凉开水等,都不会改变人体pH值,更别说改变酸性体质了。 “目前,尚无任何证据证明正常健康人饮用苏打水具有保健、平衡机体内酸碱度的作用。”他补充道。 不会引起碱中毒 但须警惕高糖苏打水 医学上将人体血液pH值小于7.35的情况称为酸中毒,大于7.45则称为碱中毒。无论是酸中毒还是碱中毒,统称为酸碱平衡紊乱。既然人体胃肠道可以自行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不会改变pH值和酸性体质,那么同样也不会因为过量饮用苏打水而造成碱中毒。 “健康人体血液的酸碱平衡是由机体自主调节的,不会被任何饮料破坏。”李铎说,目前医学界没有苏打水引起碱中毒的相关报道。 尽管苏打水不会引起碱中毒,但现在流行的可乐、雪碧等添加了糖分或糖代用品的苏打水,过量饮用会带来其他健康风险。 “此类苏打水适量饮用问题不大,但若长期大量饮用,应警惕高糖高热量对机体的影响。”李铎说,“高能量会导致肥胖,而肥胖又与多种非传染性流行病密切相关。高糖可引起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反复血糖升高和胰岛素过量分泌有导致糖尿病的危险。此外,高糖还会引起血液甘油三酯升高,从而增加患高血脂、冠心病的风险。”
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含有弱碱性,医学上外用可消毒杀菌,饮用可中和人体内的酸碱平衡,改变酸性体质。市面上出售的苏打水大部分是在经过纯化的饮用水中压入二氧化碳,并添加甜味剂和香料的人工合成碳酸饮料。
饮食结构不合理可以导致酸性体质,那么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一定能纠正酸性内环境.
“海带可以说是碱性食物之王,多吃海带能很好地纠正酸性体质。”平时感到劳累、疲乏、浑身酸痛的时候,不妨吃些海带。此外,人们常说喝茶能解乏,除了茶叶中的兴奋成分外,茶碱“中和”体内的酸性物质,也起到缓解疲乏的作用。“大量运动过后,体内脂肪动员产生乳酸,让我们肌肉酸痛,这时吃个苹果,吃饭时以蔬菜为主,肯定能缓解一下。”
既然酸性体质是人体大量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结果,那么平时就尽量少吃这些食物。“实在想吃时可以把它们和碱性食物一起搭配,比如炖肉时放些海带,烧牛肉时加些萝卜等等。”
常见食物的酸碱性
强酸性: 蛋黄、乳酪、白糖、西点、柿子、乌鱼子、柴鱼等。
中酸性: 火腿、鸡肉、鲔鱼、猪肉、鳗鱼、牛肉、面包、小麦、奶油、马肉等。 弱酸性: 白米、花生、啤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鱼、泥鳅等。
弱碱性: 红豆、萝卜、苹果、甘蓝菜、洋葱、豆腐等。
中碱性: 萝卜干、大豆、胡萝卜、番茄、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干、柠檬、菠菜等。
强碱性: 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天然绿藻类。
在日常生活中谁会注意自己的人体液体什么时候处于最佳健康状态,可是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了人体细胞处于最佳运作状态时的体液平均酸碱度应该是7.4,属于弱碱性的体液环境。人体细胞在这样一个弱碱性的环境中最具备活力和最有生命力,新陈代谢最旺盛。
那么当您的体液处在小于7.0的弱酸性的体液环境中时,您的身体会出现哪些不适的感觉呢,您可能还不知道严重的话还会发生疾病。
(责任编辑:zh916) |